新闻动态
生如夏花—上官婉儿_武后_李显_权力
710年,初秋的长安昭容府外宅,暮色四合,我无力地躺在尚有夏日余温的地上,看着鲜血从体内潺潺流出,仿佛躺在妈妈的怀中,回到了幼时……
麟德元年664年,身为宰相的祖父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废武后的诏书,被武后所杀,全
家问斩,只有我和母亲得以保命
,尚在襁褓之中的我与母亲
被充入掖庭为奴,
声名显赫到惨遭灭亡只是一夕之间而已。从婴童到少女初成的岁月里,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在局促的
掖庭,仰望掖庭的天空,狭小而局促。生如芥子,心藏须弥,这是出身名门的母亲教诲,无数个凄风雨夜,掖庭辛苦劳动之余的母亲教我读书写诗。在母亲多年的精心培养下,我熟读诗书,明达吏事。继承了上官书香门第的文学才华。
此时的掖庭宫外,朝政风起云涌,高宗身体羸弱;武后开始和高宗皇帝一起处理国事,历史上进入“双圣”时代。仪凤二年(公元677年),身在掖庭为奴14岁的我出落得亭亭玉立立,因“聪慧异禀,才华出众”,引起了武后的注意。她宣召我进宫,现场以翦彩花为题的五律诗,赢得了她的赞誉,敏捷的才思与得体从容的应对。当即免除了我的奴籍,赐五品才人,还掌管宫中“诏命”,
展开剩余77%掖庭岁月,十四春秋,
仰望
这个皇权至上的女人,
命运转折,
家族的荣辱兴衰皆由她而来。
一时间憎恨、感激、恐惧涌上心头。感概命运的无常与皇权的诡谲多变,但这是我站上权力场的起点。
一次的
少不经事
,违忤旨意,武后怜惜我的文才赦免,却依旧被处以黥刑。为掩饰面部伤痕而刺就的梅花,却不成想成为流行一时的“红梅妆”,引得宫中女子纷纷效仿。伴君生涯使我懂得趋利避害,这样才能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活下来。14岁开始的皇宫生活,
我的青春都消耗在案牍之间
,
16岁感情的萌动是
与风华正茂的太子贤暗生情愫,我却亲手起草了废黜太子的诏书,我们的爱情也注定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。于是,我将自己的希望又寄托在了太子李显身上。一首《彩书怨》那是寄托远在房州与李显的年少深情。
683年,高宗崩逝,中宗即位,继位才55天的唐中宗李显,被武后废为庐陵王,远戍房州。李显黯然离去,睿宗李旦即位后惧怕武后的威势,主动禅让王位。690年,在百官朝贺声中,67岁的女皇终于登上了她人生的巅峰。数年跟随武后身边磨砺,处理百司奏表,参决朝廷事务。群臣奏章批阅,法令、诏书。我从一个豆蔻少女成长为一个深谙政治权谋的深宫妇人,一步一步走近权力核心。家族覆灭,掖庭为奴,多次政变的波及,一次次权衡、步步惊心,一着不慎便会满盘皆输,不敢有一丝松懈。
在修大周国史时,与武三思
权力与情欲的结合,
这段掺杂了太多利益的感情却维持长达数十年。直至韦后从房州归来。
也许我所处的位置注定了不可能得到真情。
从男权统治到女皇君临天下,目睹了女皇非凡的政治谋略及无人能及的胸襟胆略,青春付与了正垂垂老去的女皇。神龙元年(公元705),群臣逼迫女皇退位,江山轮转,权力更迭。多年的伴驾使我游刃有余地在政治权力中心,左右逢源。中宗李显复位归来。我官升"昭容",位列正二品的九嫔之一。已逝的母亲封为“沛国夫人”,祖父和父亲的案件被平反,被追赠以礼改葬,重享哀荣。中宗允许我继续参与政事,制诏工作,批复四方奏折,草拟朝廷诏令;这是我获得极盛权势的起点。
彼时,41岁的我,青春容颜不再,夜静天赖,繁华落幕,年轻英俊,才华横溢的崔湜,他总是让我想起当年那个豆蔻年华的自己。我多次救崔湜于危难之中,为他仕途铺路,推荐他官至宰相。在我的倡议下,朝廷大兴文学之风,大力设立修文馆,广召当朝词学之臣。承袭并发扬祖父的“上官体”,也成为了上流社会的创作主流。
710年7月,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姑侄联手的唐隆政变,与太平公主关系甚笃的我以为,会一如往昔地在这次政权更迭中全身而退,但我与太平公主却低估了这个初涉政坛的年轻皇子,历经武皇到韦后的女权当政,李家朝堂的血洗杀戮,年轻的
他,要结束的是女人当政,他要用我的鲜血涂掉女人当政的痕迹。
如果没有家族的倾覆之灾,也许我会在上官家族的庇护下,蕙质兰心,不染世事。我终究没有做成那个“露浓香被冷,月落锦屏虚”的女子。
回望这一生的跌宕起伏,出生于腥风血雨的皇权争斗中,死亦在这风云突变的权力漩涡中,或许这就是我的宿命。
这大唐的繁华盛世,我曾来过,
犹如这夏日绚烂的花儿,
曾拼尽全力,热烈的,绚烂地开
……
发布于:天津市